核心阅读:
根据目前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很难,如果“操作”不当,甚至还会加剧北京的拥堵问题。
只有当消费者不再因刚需和牌照限制等原因而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春天真正到来。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称,未来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城市应当取消。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但在北京等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城市或难完全实现,加之落地时间不明,该政策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终效果或会“大打折扣”。
购车指标原则上得以放开
《实施方案》指出,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同时,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停车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探索设立零排放区试点。
“《实施方案》的出发点很好,预计会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利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官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北京市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已超过41.7万人,若按照每年发放5.4万个新能源汽车指标的速度计算,截至目前,北京市新能源车指标排队人数已轮候到2027年。但如果放开限购,这40多万个潜在新能源购车用户或许将不再受“指标难得”困扰。
此外,《实施方案》还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汽车的鼓励也从普通小汽车上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上。“未来,相关主管部门或可对有车和无车家庭进行新能源汽车牌照需求区分,优先给无车家庭用户提供适量的购车指标。”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高级经理康利平表示,这可能会是北京未来刺激政策的调整方向之一。
落地时间不明、实施范围较窄
或致效果“打折”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但由于上述文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执行时间,各地解除限购政策的具体时间和实施细则目前仍需进一步探讨。“关键是该措施能否在当地落地,如果这些政策在各城市落地实施,不仅是对新能源汽车,对整个车市都有好处。”罗磊表示,但何时落、怎么落,现在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